2月27日,演员吴孟达因病去世
人生如戏,全靠演技
说到演戏这回事,就不得不提有“演戏圣经”之称的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这本书。
第一次知道这本书,是通过星爷的《喜剧之王》。电影里尹天仇就是整天拿着这本书研读,读完之后在他遇到的每个角色上践行书中的理论指导。那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,能够让尹天仇如获至宝一般,天天把自己关起门来苦练奇功呢?
首先在书的开篇,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写了十个字“没有小角色,只有小演员”。兴许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是知道天下演员多如牛毛,小演员更是,于是在开篇第一句话就为各位心怀表演梦的男男女女打了一针鸡血。打完鸡血之后,作者也毫不含糊,立马献上了分量十足的干活。整本书用日记的方式,以一位学表演的青年人的视角,来讲述着自己每次上课的体会,现在我们就赶紧来看一看,要如何才能进阶为合格的演员吧。
第一,要想做好演员,就要有生活体验。
平时在看娱乐报道的时候,留意到那些因为演技而被人称道的演员,比如陈道明、黄渤、章子怡,他们在接触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角色之前,都会去切身去体验一番。要演农民,就天天和农民待在一起;要演医生,就到医院去,只有这样演出来的角色才会丰满。
书中说,当演员在体验这些角色时,潜意识会自动做出一些自己都注意不到的动作,正是这些细节让角色就在他身上活了,不再是一个让观众看着别扭的影视角色,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物。也就是说,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演员,首先应当关心的东西是“内部体验过程”,感受和角色相类似的情感,忽略了这点,你就只能永远是“演什么都像一个人”或是一直“本色出演”了。
二、想做好演员就要有想象力
作为表演艺术,演员不能被已写好的剧本所局限住,变成一个只会机械背台词、机械复制导演要求的人,否则这和动画片有什么区别?
在作者看来,演员会不会想象,体现出的表演段位是天差地别的。缺乏想象的人只能任由导演支配,听由导演用自己的想象来代替演员所缺乏的想象。而自己有想象力的演员呢?一般只要导演给予一定的暗示,就能独立发展出最佳的表演效果。
你可能会说,想象力这个东西,我从小就缺乏,咋办呢?作者在书中给你支了个招,你可以运用“假使是……那怎么办?”的训练方法。演员假设自己身在某个情境中,然后问自己“在这种情况下,我该怎么办?”一旦你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,就可以激起自己的想象力。
三、想做好演员就要懂得交流
有不少经典深刻的电影镜头都是无言的,演员不说一个字,但是他想要告诉我们的情绪,我们都一一接收到了,这样的演员,就符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懂得交流的演员。
作者认为,演员要避免“用空虚的眼睛来望”,要始终用“角色的精神生活”来跟对手们进行交流。说人话就是:要时刻沉浸在角色中。
如果无法很好地做到这点,你可以做以下这个小练习:假设一个情境,在自己身上激起某种情绪,然后再设法把它传递给别人。比如假想亲人过世的痛苦,并通过肢体、神态将它传递给别人。
看到这有人可能会问,我又不想当演员,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?理由有三点
第一,当你读完这本书,在看电影、电视剧、话剧的时候,就能从“看热闹”转变为到“看门道”,让身边人自觉为你打Call;
第二,当你遇到没事找事的“戏精”时,就能一眼看破,可以要求他“做事简单点,说话的方式也简单点”;
第三,你会提升对外界的敏感度。
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了30多年,但修改它几乎花了一辈子的时间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个比较害羞的人,他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本事教大家演戏,所以这本书是直到他担心自己病情恶化,才同意不再修改,拿去出版的。听说,在本书的样稿印出来后,编辑拿着书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讨论,他接过书稿的那一刻,脸都红了,手指还在颤抖着。但遗憾的是,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没能看到上市的书,就病逝了。这样一本充满诚意的作品,绝对值得你我去阅读呀。